畿南之山最大房,石廪层沓摩穹苍。银陀峻极古弗贵,伟此岩壑称上方。
峰回涧束合林翠,森壁留罅穿天光。折盘开阖路几绝,数武一换山阴阳。
岂无飞流与争道,上有栏楯临洸洋。石梯历级三百尽,复磴稍坦云屏张。
庵堂七二半颓陀,错落丹碧仍相望。入门古柏俨初祖,建寺或者真情唐。
洞游岩坐絜先后,争取馀晷腰脚强。经行荦确亦劳止,差喜所得堪汝偿。
四月十四日同嘿园宰平游上方山至兜率寺。清代。陈宝琛。 畿南之山最大房,石廪层沓摩穹苍。银陀峻极古弗贵,伟此岩壑称上方。峰回涧束合林翠,森壁留罅穿天光。折盘开阖路几绝,数武一换山阴阳。岂无飞流与争道,上有栏楯临洸洋。石梯历级三百尽,复磴稍坦云屏张。庵堂七二半颓陀,错落丹碧仍相望。入门古柏俨初祖,建寺或者真情唐。洞游岩坐絜先后,争取馀晷腰脚强。经行荦确亦劳止,差喜所得堪汝偿。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月下笛。近现代。张尔田。 太液澄波,愁红换了,败荷零露。凉蝉起舞。自窥人,耿无语。看花长记经游地,但衰泪、风前几缕。怅哀鸿唳角,天涯残梦,旷望何许。沙路。空延伫。甚落尽江枫,便成羁旅。残春社燕,为谁花底来去。砧声一夕催离别,奈凭到、危阑最苦。酒醒后,又乱山,遮断不见愁处。
伍牧。元代。张翥。 苦战勤王事,精魂泣鬼雄。坏城兵气黑,遗镞血花红。故老谈亡国,明时录死忠。长吟一搔首,落日鸟呼风。
和两翁轩。宋代。李之仪。 何处又传金椀出,几人争看玉山颓。幽情不是风期旧,异境难从指顾开。猿鹤已回尘外驾,烟云休造眼中衰。未妨一老同巾履,香火终年谢劫灰。
报谒徐大雅仁因以题赠三首 其二。宋代。赵蕃。 我住东郊祇树园,无人肯顾席为门。多君用意非流俗,忙里偷閒每见存。
写怀。明代。张羽。 心上无俗事,禅余只好吟。命穷甘白屋,身健直黄金。世路剑关险,侯门沧海深。虚名何必尚,吾志在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