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神骨清,虚竦眉眼明。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
初戴莓苔帻,来过丞相宅。满堂归道师,众口宗诗伯。
须臾里巷传,天子亦知贤。出诏升高士,驰声在少年。
自为才哲爱,日与侯王会。匡主一言中,荣亲千里外。
更闻仙士友,往往东回首。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
孤帆淮上归,商估夜相依。海雾寒将尽,天星晓欲稀。
潮头来始歇,浦口喧争发。乡树尚和云,邻船犹带月。
到洞必伤情,巡房见旧名。醮疏坛路涩,汲少井栏倾。
别我长安道,前期共须老。方随水向山,肯惜花辞岛。
怅望执君衣,今朝风景好。
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唐代。李端。 才子神骨清,虚竦眉眼明。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初戴莓苔帻,来过丞相宅。满堂归道师,众口宗诗伯。须臾里巷传,天子亦知贤。出诏升高士,驰声在少年。自为才哲爱,日与侯王会。匡主一言中,荣亲千里外。更闻仙士友,往往东回首。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孤帆淮上归,商估夜相依。海雾寒将尽,天星晓欲稀。潮头来始歇,浦口喧争发。乡树尚和云,邻船犹带月。到洞必伤情,巡房见旧名。醮疏坛路涩,汲少井栏倾。别我长安道,前期共须老。方随水向山,肯惜花辞岛。怅望执君衣,今朝风景好。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潘稼堂先生见留草堂 其一。清代。吴铭道。 耆旧已辽落,床前拜德公。人余柱下史,身是鲁灵宫。杞宋文何在,齐梁运易终。吾犹及型典,信见剖鸿濛。
角招 雨后凉甚,灯下读《兰当词》,漫赋。清代。樊增祥。 了无暑。南来几、梅风吹霁虹雨。博山烟一缕。轻度魫窗,萦带芳树。罗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刚彀。玉簟龙鳞似水,仗六曲画屏风,把新寒防护。分付。兰缸麝炷。蔷薇盥手,重展金黁谱。画兰吴下女,转作词人,隔烟低语。凉花泫露。问笙鹤、瑶天归否。泪烛红深几许。浑不似、绿桐阴,横琴处。
鲍融州病足叩谒适遇孝若示融州菊诗和篇次韵。宋代。许及之。 不见融州夏涉秋,居然款对豁羁愁。犹存尊足怜同病,不击虚舟任打头。久待一州当敛惠,终烦诸野要营求。我今不啻便应足,独恨於君百未酬。
相见欢。明代。王虞凤。 新兴蛾髻如盂。插金鹅。点点蔷薇香露、沁牙梳。匀面罢,呼女伴,坐氍歈。又向绿窗深处、赌樗蒲。
城南林园避暑示道友。宋代。张方平。 不必山林远,且离朝市喧。前轩好风月,高客共琴樽。在所同浮世,何须忆故园。八琼还返事,聊更话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