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梅花落。唐代。杨炯。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却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叹息声。
③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④其:指梅花。作花:开花。作实:结实。其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梅花。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梅花(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一旦遇到了春风春日,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它们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⑥霜华:即前句 "霜中能作花" 的简称。
⑦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赏梅来表现了她对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战争的长久,亲人无音信。读者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关战争的时间之长,守疆的重要性。此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前四句咏物,后四句写人。首联的梅花引出了尾联中对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则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诗味醇厚,形象逼真。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破贼凯歌八章 其三。宋代。李正民。 万幕如云振鼓鼙,角声呜咽马惊嘶。亚夫持重惟坚壁,应为桑榆太白低。
瞻云街 其二。清代。胡星阿。 瑶窗屈曲倚崇阿,金染斜阳碧染莎。帘幕晓寒鸠雨细,池塘春静燕泥多。桂旌冉冉迷湘竹,莲步盈盈隔汉波。为问画楼西畔路,花香月色近如何。
旅坐。宋代。罗公升。 负却征尘债,飘零迄未休。孤蓬江貯梦,深巷雨添愁。山色分浓淡,禽声互去留。班超亦良苦,万里觅封侯。
从驾观讲武诗。南北朝。庾信。 校战出长杨。兵栏入鬬场。置阵横云起。开营鴈翼张。门嫌磁石碍。马畏铁菱伤。龙渊触牛斗。繁弱骇天狼。落星奔骥騄。浮云上骕骦。急风吹战鼓。高尘拥贝装。骇猿时落木。惊鸿屡断行。树寒条更直。山枯菊转芳。豹略推全胜。龙图揖所长。小臣欣寓目。还知奉会昌。
读史有感。。朱帆。 依然天子共朝臣,青史何须辨伪真。不向深山驱虎豹,焉能高阁画骐麟。屠鹰烹狗非徒汉,焚籍坑儒岂独秦。千古休提尧舜事,君王若个不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