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
李晔。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
赵嘏。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杜淹(?-628年),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宰相,隋河内太守杜征之子。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为官,担任御史中丞,后效力于王世充,授为吏部尚书。投降唐朝后,被唐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杨文干事件中受到牵连,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继位后,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后以吏部尚书之职参议朝政,成为宰相。贞观二年(628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 ...
杜淹。 杜淹(?-628年),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宰相,隋河内太守杜征之子。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为官,担任御史中丞,后效力于王世充,授为吏部尚书。投降唐朝后,被唐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杨文干事件中受到牵连,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继位后,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后以吏部尚书之职参议朝政,成为宰相。贞观二年(628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唐润州江宁人。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乡省亲,一时诗人多为诗以送。后为泽潞节度使薛嵩从事。德宗兴元初,任太子正字。为诗工写景,长于五律。 ...
冷朝阳。 唐润州江宁人。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乡省亲,一时诗人多为诗以送。后为泽潞节度使薛嵩从事。德宗兴元初,任太子正字。为诗工写景,长于五律。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
上官昭容。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刘长卿婿。 ...
李穆。 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刘长卿婿。
沈如筠。 沈如筠,唐诗人。润州句容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
温庭皓,唐诗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国子助教温庭筠弟。大中末,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从事。咸通中,辟徐州崔彦曾幕府。庞勋反,使庭皓草表求节度,庭皓拒之,遂遇害。诏赠兵部郎中。与段成式、韦蟾友善。《全唐诗》存其诗四首。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0、《新唐书》卷九一、《资治通鉴》卷二五一、《唐诗纪事》卷五八。 ...
温庭皓。 温庭皓,唐诗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国子助教温庭筠弟。大中末,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从事。咸通中,辟徐州崔彦曾幕府。庞勋反,使庭皓草表求节度,庭皓拒之,遂遇害。诏赠兵部郎中。与段成式、韦蟾友善。《全唐诗》存其诗四首。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0、《新唐书》卷九一、《资治通鉴》卷二五一、《唐诗纪事》卷五八。
韦渠牟(749--801),唐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少慧悟,师李白习古乐府。及长,为道士,自号遗名子,又为僧,法名尘外。贞元二年,为韩滉使府从事。八年,入为四门博士。历秘书郎、右补阙、左谏议大夫、太府卿,官终太常卿。与皎然、颜真卿友善。权德舆称其诗“俪词比事,纤密清巧”(《右谏议大夫韦君集序》)。著有《韦渠牟诗集》、《贞元新集开元后礼》,均佚。《全唐诗》存其诗二二一首、联句一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五0六权德舆《唐故太常卿韦公墓志铭》、卷四九0权德舆《右谏议大夫韦君集序》,《旧唐书》卷一三五,《新唐书》卷一六七。 ...
韦渠牟。 韦渠牟(749--801),唐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少慧悟,师李白习古乐府。及长,为道士,自号遗名子,又为僧,法名尘外。贞元二年,为韩滉使府从事。八年,入为四门博士。历秘书郎、右补阙、左谏议大夫、太府卿,官终太常卿。与皎然、颜真卿友善。权德舆称其诗“俪词比事,纤密清巧”(《右谏议大夫韦君集序》)。著有《韦渠牟诗集》、《贞元新集开元后礼》,均佚。《全唐诗》存其诗二二一首、联句一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五0六权德舆《唐故太常卿韦公墓志铭》、卷四九0权德舆《右谏议大夫韦君集序》,《旧唐书》卷一三五,《新唐书》卷一六七。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唐朝宰相,宁州刺史裴守真之子。裴耀卿出身河东裴氏南来吴裴,历任秘书正字、相王府典签、国子主簿、詹事府丞、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长安令、济州刺史、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京兆尹。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耀卿拜相,授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升任侍中。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罢为尚书左丞相,封赵城侯。天宝元年(742年),裴耀卿又改任尚书右仆射,后改左仆射。天宝二年(743年),裴耀卿去世,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献。 ...
裴耀卿。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唐朝宰相,宁州刺史裴守真之子。裴耀卿出身河东裴氏南来吴裴,历任秘书正字、相王府典签、国子主簿、詹事府丞、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长安令、济州刺史、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京兆尹。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耀卿拜相,授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升任侍中。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罢为尚书左丞相,封赵城侯。天宝元年(742年),裴耀卿又改任尚书右仆射,后改左仆射。天宝二年(743年),裴耀卿去世,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献。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博学善属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四)时召为给事中,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太师罢。六世祖陆元方在武周时期,两度出任宰相。家世有书名,六世伯父柬之以草书高天下。五世祖陆象先为唐睿宗时宰相,爵位兖国公。其高祖父陆景融曾任工部尚书,博学工书,至希声一出,遂能复振家法。其曾祖陆涓为唐朝诗人,曾任阳翟令其祖父陆孟儒官至苏州司士参军。其父陆翱为唐朝诗人,《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
陆希声。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博学善属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四)时召为给事中,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太师罢。六世祖陆元方在武周时期,两度出任宰相。家世有书名,六世伯父柬之以草书高天下。五世祖陆象先为唐睿宗时宰相,爵位兖国公。其高祖父陆景融曾任工部尚书,博学工书,至希声一出,遂能复振家法。其曾祖陆涓为唐朝诗人,曾任阳翟令其祖父陆孟儒官至苏州司士参军。其父陆翱为唐朝诗人,《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生卒年不详。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玄宗天宝初任醴泉尉,后转太子正字。与李白相遇于坊州,白尝有《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五、《国秀集》目录。阎宽有诗名于开元、天宝时,芮挺章选诗5首入《国秀集》,李白赞其诗“沉郁富才力”。《全唐诗》存诗5首。 ...
阎宽。 生卒年不详。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玄宗天宝初任醴泉尉,后转太子正字。与李白相遇于坊州,白尝有《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五、《国秀集》目录。阎宽有诗名于开元、天宝时,芮挺章选诗5首入《国秀集》,李白赞其诗“沉郁富才力”。《全唐诗》存诗5首。
唐池州贵池(今安徽池州人)人。懿宗咸通四年应进士试时,赋《感事诗》,呈知贡举萧仿,仿称赏之,遂放及第。曾任益阳县令。事迹散见杜荀鹤《寄益阳武瓘明府》、《唐诗纪事》卷六三。。与杜荀鹤为友。 ...
武瓘。 唐池州贵池(今安徽池州人)人。懿宗咸通四年应进士试时,赋《感事诗》,呈知贡举萧仿,仿称赏之,遂放及第。曾任益阳县令。事迹散见杜荀鹤《寄益阳武瓘明府》、《唐诗纪事》卷六三。。与杜荀鹤为友。
蔡京,初为僧。令狐楚镇滑台,劝之学。后以进士举上第,官御史,谪澧州刺史,迁抚州。诗三首。 ...
蔡京。 蔡京,初为僧。令狐楚镇滑台,劝之学。后以进士举上第,官御史,谪澧州刺史,迁抚州。诗三首。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白敏中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又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咸通二年(861年),白敏中出任凤翔节度使,并于同年七月病逝,终年70岁。追赠太尉,谥号丑。 ...
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白敏中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又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咸通二年(861年),白敏中出任凤翔节度使,并于同年七月病逝,终年70岁。追赠太尉,谥号丑。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政变后,萧至忠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刑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开元元年(713年),萧至忠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结果事情泄露。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萧至忠伏诛。 ...
萧至忠。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政变后,萧至忠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刑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开元元年(713年),萧至忠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结果事情泄露。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萧至忠伏诛。
郑鏦,生卒年里贯均未详,事迹元考。元和年间令狐楚编《御览诗》,收郑鏦诗四首,据以推断当为代宗至宪宗时人。《全唐诗》存诗四首,皆乐府。 ...
郑瑽。 郑鏦,生卒年里贯均未详,事迹元考。元和年间令狐楚编《御览诗》,收郑鏦诗四首,据以推断当为代宗至宪宗时人。《全唐诗》存诗四首,皆乐府。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则天族孙,颍川郡王载德子。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隐嵩山,修浮屠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乞终制,不许。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虽预宴游,尝因诗规戒。明皇初,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既谪,名亦不衰。开元末卒。诗一卷。 ...
武平一。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则天族孙,颍川郡王载德子。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隐嵩山,修浮屠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乞终制,不许。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虽预宴游,尝因诗规戒。明皇初,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既谪,名亦不衰。开元末卒。诗一卷。
杨汉公,字用义,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境)人。杨虞卿胞弟。大和九年(835)受杨虞卿案的株连,降为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境)刺史。后历任湖(今浙江省吴兴县境)、亳(今安徽省亳县境)、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三州刺史,旋升浙江观察使,转任户部侍郎,又任荆南节度使,回朝任工部尚书。被人弹劾他在任荆南节度使期间有贪赃行为,被降为秘书监。不久又转任国子祭酒。中元年(847) ,唐宣宗即位后,提升他为同州刺史。杨汉公出任同州刺史,复升任宣武军节度使,后改任天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军节度使,死于任所。子筹、范,仕亦显。 ...
杨汉公。 杨汉公,字用义,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境)人。杨虞卿胞弟。大和九年(835)受杨虞卿案的株连,降为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境)刺史。后历任湖(今浙江省吴兴县境)、亳(今安徽省亳县境)、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三州刺史,旋升浙江观察使,转任户部侍郎,又任荆南节度使,回朝任工部尚书。被人弹劾他在任荆南节度使期间有贪赃行为,被降为秘书监。不久又转任国子祭酒。中元年(847) ,唐宣宗即位后,提升他为同州刺史。杨汉公出任同州刺史,复升任宣武军节度使,后改任天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军节度使,死于任所。子筹、范,仕亦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