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见“点污”。
⒈ 亦作“点污”。 污损;弄脏。
引《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三:“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⒉ 玷辱;污辱。
引唐 刘禹锡 《怀妓》诗之二:“情知点污投泥玉,犹自经营买笑金。”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居官临满,直须小心廉洁,稍有点污,则晚年饥寒可忧也。”
《西游记》第九三回:“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
⒊ 污点。
引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四折:“我自离了鶯花市,无半星儿点污,一抹儿瑕疵。”
⒋ 腐败。
引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近者 梁启超 辈日扇虚言,犹知吏治点污,不可姑息,欲求立宪。”
⒈ 污辱、玷污。
引宋·徐观国〈蓦山溪·儒官措大〉词:「叵耐这点徒,刚入词、把人点污。」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妾身只做害羞,不肯与人同睡,因不受人点污。」